查看原文
其他

体育数据巨头Stats崛起启示录:拥抱资本,还是不忘初心?

2016-09-22 Eco🔜 体育产业生态圈



以人为鉴

可以明得失

以史为鉴

可以知兴替


文:殷豪男



成立于1981年的Stats是美国一家老牌体育数据公司。依靠棒球数据起家的他们如今已成为全球一流的体育技术、数据和资讯提供商,业务范围涵盖了除南极洲之外的所有大洲。


赶上互联网发展浪潮的Stats经历过业务飞涨的风光,也经历过挂牌出售、数据版权被告的低谷期,回溯他们近四十年来风风雨雨的产业故事,在当下体育产业鹏飞的中国,对每一家想依靠体育数据来发家的创业公司来说,都有着特殊的借鉴意义。


1980-1990:数据+棒球,二者得兼,天下我有


Stats创始人约翰德万(John Dewan)曾经是一位保险精算师,每天就是和各种各样的财产数据打交道,从小就是棒球迷的约翰德万,一直在致力于寻找棒球运动与数据运算之间的结合点。所幸的是,同时代有很多人已经先他一步开始了在体育数据界的探索,这当中的开山之父就是比尔詹姆斯。


1977年,詹姆斯自费出版了一本名为《比尔詹姆斯棒球摘要》的统计资料,这本68页的简陋影印版书籍初期销量惨淡,卖出去不到一百本,甚至还遭受了不少所谓棒球业界人士的嘲讽,但这本书籍却唤醒了诸如约翰德万这样的有志青年。


经朋友赠送得到这本书的约翰德万无比兴奋,通宵达旦读毕后,他认为棒球数据统计就是他要毕其生付出的事业。自那之后,这位出身于芝加哥的青年就告别了自己的精算师全职工作,投身于体育数据的创业。


对了,当时那本无人问津的棒球摘要,如今已经成为棒球统计学的奠基之作。




1985年,Stats体育数据公司正式开张,初期的办公室就是在约翰德万自家的书房,员工只有四个人:约翰德万,妻子苏-德万,前职棒运动员鲍伊奎恩,以及“棒球数据教父”比尔詹姆斯。


Stats公司最早的业务是收集每场 MLB 赛事的数据信息,并将其整理成册,印刷出售。小本起家的Stats在业界声名鹊起,依照约翰德万的话说,“我们每年都会搬到一个更大更宽敞的办公室。”


Stats创始人John Dewan 


多年后,曾经有记者这样问约翰德万的创业初衷——


“你是预见到了体育数据这块市场必将利润滚滚,还是出于对棒球数据的兴趣与热爱?”


“当然是后者,做棒球数据可比做保险精算有意思多啦!我投身这行真没想着赚大钱,觉得能够维生就行了。这也许就是我后来卖掉Stats的原因吧。”这位Stats的创始人的回答是这样的。


1990-2000:做专还是做广?


经历了初期的沉淀,随着九十年代互联网的飞速发展,Stats公司也迎来了真正的腾飞,而其中最具革命性的举动,就是Stats大力发展了体育比赛数据的即时演算——这项技术耗费了巨大的人力与资力,但也让公司收获颇丰。


依靠棒球比赛的即时数据统计,Stats捞到了第一桶金


 

这项技术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彻底推动了电视比赛直播的进步,观众在观看比赛的同时能够第一时间获取数据统计的信息。这是里程碑性的,它为在线博彩业,网络体育游戏(诸如范特西经理游戏)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逐渐,Stats的业务从棒球拓展到了橄榄球,足球,篮球等更为广泛的领域,进入了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可好景不长,步入90年代中后期的Stats遭遇了两个重大危机。


NBA数据版权危机


在摩托罗拉的赞助下,Stats计划推出一本关于NBA数据的报告期刊。筹备过程中,Stats主动与NBA联盟进行了谈判,希望通过付费的形式获得NBA对这份数据报告的官方授权。可谁知NBA不仅回绝了谈判,还一纸诉状将Stats参上法院,号称比赛数据的版权只属于NBA联盟,Stats与摩托罗拉的举动已经构成了侵权行为。


在一审中,法院认为NBA联盟的控告成立,判决Stats败诉。这让Stats陷入了自公司成立以来最大的危机之中,其他眼红NBA的体育联盟也蠢蠢欲动,意欲趁火打劫;客户纷纷闻风而散,业务量不断走低。华山一条路的约翰德万在篮球界举目无亲,只得带领公司开始了漫漫的申诉之路。




经过再三次的公堂对峙,最终官司以Stats的大获全胜而告终。法院终判,比赛数据的所有者属于公众,并不属NBA联盟独有,Stats公司拥有对比赛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出版的权利。


这次审判结果让体育联盟指望在比赛数据上捞金的白日梦胎死腹中,对于整个美国体育界的影响极其深远。如今,球迷能够在网络上任意浏览取用比赛数据而不用向赛事方缴纳一分钱,这可都是Stats据理力争的功劳。




德万的初心


步入千禧年前夕,Stats本土业务的市场份额已经趋于饱和,在“冲出北美,走向世界”成为不可动摇的前进方向的时刻,公司的领头人德万却选择了急流勇退——


2000年,德万将Stats全权出售给了传媒业巨头默多克旗下的Fox集团,自己则选择单飞,成立了一家专研棒球数据的公司,自此与Stats分道扬镳。


现在来看,德万离开他一手创立的Stats的原因大致有三。


首先,德万挚爱的棒球统计工作逐渐沦为二线业务,相对于其余球类的统计工作,数据浩如烟海的棒球统计,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支撑,因此结合到公司收益的现实问题时,公司其余股东与德万的分歧由来已久。


在另一方面,德万本人信奉精简结构、人才最优化的小公司模式,他后来成立的棒球数据公司全职员工也一直保持在十人上下。德万本人不止一次在采访中表示“小公司让我觉得更自在,更有把控力。”事实上,这样的小本经营之道一定程度上禁锢了Stats发展多线作战的实力。


而最终导致德万离开的重要的导火索,则是Stats决定终止出版德万与“棒球数据教父”比尔詹姆斯合力研写的《棒球年鉴》,这部心血之作的扼杀也让德万彻底下决心,做出了单飞发展的决定。


人各有志,竭力守卫初心的约翰德万终于离开了一手创立的公司,Stats这艘美国体育产业的巨轮,也在默多克资本的赞助下,驶向了全新的发展纪元。


▼约翰德万与比尔詹姆斯继续着热爱的棒球数据工作



2000:一个数据帝国的扩张


“多”与“快”,用这两个字来形容Stats在千禧年之后的第二个黄金期再合适不过。

 

在德万离开公司后,手握MLB的Stats又与NFL,NHL,NBA,NASCAR(美国运动汽车竞速协会,全美收视率第二受欢迎的职业体育运动,仅次于NFL)达成了合作伙伴的关系,完成了全美体育业务线的全制霸,在此之后,Stats将势力拓展到了世界杯,奥运会等更具号召力的全球性赛事,兼以开发SportVU®等数据统计的高端技术,真正走向世界。

 

▼Stats的全球版图


在另一方面,默多克的铁腕治下,Stats吸纳了新闻集团和美联社的融资,其后高价转售给了拥有百亿资产的美国私募股权基金。同时,今非昔比,富敌一方的Stats也开始了自己的收购计划,一干体育媒体与数据公司被囊入旗下,这当中以2000万美元收购彭博体育社(Bloomberg Sports)最为知名。


在进入21世纪这十余年的时间内,Stats俨然成为了体育数据产业圈的巨头。

 

即便如此,在第二个发展黄金期后,Stats再次面临着来自内部与外部的重重挑战。


快速增加的业务线对公司组织的层级架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一路蒙眼狂奔的Stats却让内部员工吃了不少苦头,混乱的人事管理,苛刻的薪金福利,缺乏有效的领导组织,这些坏名声已经让Stats在人才市场黯淡不少。


另一方面的压力则来自外部,随着技术手段的升级,同质性的数据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涌出,且以更加专业,更加精准的数据统计满足着客户的需要,挤压着Stats的事业线。不说别人,就拿创始人德万新开创的BIS(Baseball Info Solutions)来说,依靠着钻研精神,他们在棒球数据界依旧有着不可动摇的权威性。反观Stats这几年,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技术研发都逐渐陷入停滞,这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

 

▼在著名求职网站Glassdoor上,Stats在职人中的评价多趋于负面


“不忘初心”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个诺言。


的确,约翰德万不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Stats如果继续由他领导,定不会换来如今在商业帝国的一席之地;可他却是一个值得敬佩的梦想家,为了毕生追求的棒球事业,没有什么是不能割舍的,甚至是自己创办的公司都可以一手转卖,他也用实例证明,把一项体育数据做好做细,跟融资多少,公司规模并无直接关系,最重要的就是那颗“初心”。


近半年来,国内有多家体育数据公司业已开疆拓土,势要大搞一番。“乐视体育3920万元控股体育大数据公司搜达足球”,“阿里巴巴向雷达体育投资150万美元” ,“魔方元科技获华人文化近亿元B轮融资”,“篮球大数据公司贝泰科技完成A轮融资,投后估值8500万”,“创冰A轮融资顺利完成,融资3200万元估值达到2亿”……


在一波高过一波的数字后,是做专,还是做广;是博眼球赚出位,还是为这个行业切实做出一点贡献?体育数据创业梦的泡泡,该捅一捅了。


责编:Camel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